知道News :中华遗嘱库发布白皮书:未婚者立遗嘱数量持续上涨,女性占近7成

2024-03-29 10:09 | 查看: 131607

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数量达478850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11868份,百姓对订立遗嘱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记者了解到,白皮书在对遗嘱数据进行多维度展示和分析的基础上,还对虚拟财产遗嘱、未婚人士遗嘱、遗嘱户均资产等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从中折射出当前家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据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未婚、不婚人群呈显著增长态势。其中,女性订立遗嘱比例最高,达到69.86%,而男性占比仅为30.14%。


1.jpg

市民在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咨询。中华遗嘱库供图



未婚者立遗嘱,大部分是女性


当前,受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越来越多人的婚姻观念发生转变。婚姻,已经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未婚、不婚族逐渐增多。


据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未婚、不婚人群呈显著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077名未婚、不婚人群在中华遗嘱库登记并保管遗嘱。其中,女性订立遗嘱比例最高,达到69.86%,而男性占比仅为30.14%。


今年47岁的外籍人士刘女士是坚定的不婚主义者,2017年移民后,她先后通过试管婴儿生育了两个女儿。刘女士在国内的主要财产是一套位于北京天通苑的房子,目前父亲和哥哥在住。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时,刘女士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房产留给女儿,并保留父亲的居住权。同时,刘女士也指定了遗产管理人,以便让身在国外的女儿能顺利继承财产。


数据显示,未婚、不婚人群订立遗嘱主要以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为主,整体占比分别为38.18%、46.56%。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也是未婚者中订立遗嘱的“主力军”。从职业分布看,超过半数为企业高管与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企业高管占比33%,律师、理财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占比27%。未婚、不婚人群订立遗嘱的主要原因,有44.63%是为了照顾父母,另有29.06%是为了防止财产下落不明。


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项目办主任陈凯认为,订立遗嘱的未婚者中女性占比高,与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有着直接关系。相较于男性,她们更注重自身财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更青睐于通过订立遗嘱确保财产得到合理处理与分配。对于高学历与企业高管等群体而言,他们拥有的资产可能较多,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也较强。他们寄希望通过遗嘱这一方式,来确保自身的意愿得以实现。


虚拟财产可以立遗嘱,北上广数量多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发展,虚拟财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订立遗嘱时,将虚拟财产纳入其中并进行合理分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162份、147份、129份,占到总数89%以上。微信账号、QQ、支付宝、游戏账号、多样化的虚拟货币等已经成了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对于虚拟财产如何保护,已成为关注度极高的问题。


2023年初,90后网红博主小伊主动联系中华遗嘱库,拥有百万粉丝的她决定将自己账户内价值300万的虚拟财产留给父母继承,而自己百万粉丝的互联网账号则留给好友运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民法典》立法专家龙翼飞表示,《民法典》127条明确了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是公民的合法财产。因此,虚拟财产只要是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都可纳入遗嘱中处理,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来保护虚拟财产。


遗嘱年轻化趋势明显,有“00后”订立遗嘱


白皮书对比历年所统计的遗嘱人平均年龄,发现订立遗嘱的人群平均年龄持续下降。根据今年公布的白皮书数据显示,遗嘱人平均年龄已经从2018年所统计的77.43岁降低至2023年所统计的67.82岁,遗嘱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中青年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遗嘱正在被更多年轻群体所接纳。2017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咨询的中青年人数量为931人,而到了2023年,咨询量就已达到17101人,咨询量上涨了17.3倍。同样,2017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保管的中青年人数量为279人,在2023年这一数量达到了7124人,7年上涨了24.5倍。以年龄维度看,2017年30岁以下人群订立遗嘱的数量为61人,2023年达到了1030人,七年上涨了15.8倍。2017年30至39岁人群订立遗嘱的数量为73人,2023年达到了1623人,七年上涨21.2倍。


此外,从2017年至2023年间,“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21.5倍;“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11.2倍。同样,“0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根据白皮书统计,2023年共有167名“0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相较于2020年时,增长率达到了24.62%。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荣誉主任、《法治时代》杂志编委会执行主任刘桂明认为,遗嘱年轻化趋势表明,现代年轻人对于个人财产的保护和规划意识逐渐增强,国人对遗嘱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遗嘱观念正在持续发生转变。


遗嘱人户均资产达744万元,房产归属最受关注


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和经济发展,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在过去几十年持续积累。在此背景下,遗嘱作为家庭财产分配的工具,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已由2021年的626.5万元,上涨到2023年的744.1万元,涨幅比例高达18.8%。


与此同时,遗嘱中的财产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主要财产类型包括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证券基金、理财合同以及名贵收藏品等。其中不动产为主要财产类型,2023年占比高达99.78%,其次是银行存款,占比15.82%。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曾担任全国人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立法小组组长,他指出,老年人的主要家庭财产仍然以房产为主,房产不仅仅是家庭的一项主要财产,而且是老年人晚年得以安居生活的保障,通过遗嘱保护房产,对于老年权益保护、晚年幸福和家庭的平稳发展和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而在中青年群体中,主要财产类型为: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理财合同、证券基金、保险单、车辆等。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不动产在中青年人群遗嘱登记财产类型占比97.14%,其次是银行存款,占比35.54%。由此可见,不论是中老年群体还是中青年群体,不动产仍然是遗嘱人的主要财产。


2.jpg

市民在填写遗嘱订立相关信息。中华遗嘱库供图


遗嘱需求旺盛,专家建议纳入老年服务体系


在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高质量的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对老年群体而言,高质量的遗嘱服务是他们安享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


通过白皮书数据发现,2013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咨询的中老年群体数量为21420人,登记保管量为6804人,保管比例为31.76%。而到了2023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咨询的中老年群体达到了85622人,登记保管量达到了53422人,保管比例上升到了62.39%。由此足以见得,百姓对订立遗嘱的相关需求愈发旺盛。


在今年白皮书发布会现场,市民代表金章和女士发言时表示,自从《民法典》出台后,她对遗嘱和继承有了更深的认知:“当我下决心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时,我的儿子和孙子们都很支持我,虽然没有财产继承方面的风险,但我还是希望通过遗嘱向孩子们传递一种精神,一种珍惜家庭、珍惜亲情、珍惜每一份爱的责任。订完遗嘱后,我还积极向身边的老朋友们宣传遗嘱的价值,宣传中华遗嘱库,当看到他们对遗嘱越来越重视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欣慰。”


对此,龙翼飞表示,对中老年群体而言,高质量的遗嘱服务关系到老年人财产权益保障,以及晚年家庭幸福和谐,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和谐社会目标,尤其是随着百姓订立遗嘱需求旺盛,应尽快将高质量的遗嘱服务纳入到老年服务体系中。


遗产捐赠人数增加,80%受赠者为公益组织


白皮书还对遗产捐赠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2021年起,中华遗嘱库推出遗产捐赠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381人在遗嘱中决定将财产进行慈善捐赠。在所有受赠对象中,公益组织占比超过80%,其余的受赠对象还包括: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


现年61岁的宋女士,个人名下拥有一套价值600万元左右的房产和500万元左右的存款,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收养小动物。由于父母早已离世,自己膝下也无子女,宋女士决定将自己的遗产捐赠给小动物保护协会,并指定遗产管理人,以确保遗产的使用符合自己的想法。


于建伟表示,近年来,在中华遗嘱库进行遗产捐赠的人越来越多,这说明很多人开始对财产规划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遗产捐赠不仅能为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更是自我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


特殊人士订立遗嘱愿望,更需要关注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中华遗嘱库成立以来,收到了大量盲人、视力听力有障碍者、文盲等特殊人群订立遗嘱的诉求。由于这类人群无法适用正常的遗嘱订立流程,通常他们的遗嘱无法办理。2020年,中华遗嘱库创新推出了“盲文遗嘱”“文盲遗嘱”“录音录像遗嘱”等服务流程,满足了特殊人群的遗嘱需求。根据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497名特殊人士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其中,378人属于识字不多、无法阅读者,61人存在视力听力有障碍,58人属于行动不便者。他们通过中华遗嘱库为其设计的专属遗嘱订立流程,均实现了自己立遗嘱的愿望。


广州的郭奶奶已经87岁高龄,早年丧偶后,独自抚养5名子女长大成人。随着年岁渐高,郭奶奶一直有立遗嘱的打算,但受限于自己是文盲,去了很多机构,都表示无法办理。最终,郭奶奶在中华遗嘱库得到了肯定答复,通过中华遗嘱库“文盲遗嘱”的订立流程,郭奶奶日前顺利完成了遗嘱登记,了却了自己的多年心愿。


陈凯告诉记者,中华遗嘱库是中国遗嘱专业服务的开创者,不仅专注于推广遗嘱观念,而且非常看重遗嘱服务的专业性,在财产规划和保障特殊人群权益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保障特殊人群可以享受到平等、便捷、高效的遗嘱服务。


指定遗产管理人,亲友占比达87%


自从《民法典》推出遗产管理人制度后,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李学梅提案,要加快遗产管理人职业化进程,建议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


通过今年白皮书公布的数据,记者发现,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指定亲友为遗产管理人占比为87.2%,而指定他人或机构为遗产管理人占比12.8%。这充分说明,我国百姓订立遗嘱并指定遗产管理人时,更倾向于人际信任。


对此陈凯认为,亲友担任遗产管理人的优势在于,他们熟悉逝者的意愿和生活习惯,有助于遗产按照逝者意愿分配。同时,亲友之间沟通更为顺畅,可以减少遗产处理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但同时亲友担任遗产管理人也存在很大风险。特别是,亲友若非遗产管理专业人士时,可能无法处理财产过户、继承手续、法律文书、诉讼程序等问题。面对遗产分配不均与他人的质疑和挑战时,容易引发更大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陈凯进一步表示,相较于亲友,专业的遗产管理人具有良好的专业性与中立性,在处理遗产过程中,他们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逝者真实意愿来处理相关事务。此外,专业的遗产管理人具有丰富的处理经验,能更好地维护遗产的安全与逝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快遗产管理人职业化进程迫在眉睫。


龙翼飞认为,适时建立和推行国家设立规范的遗产管理师制度,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国家建设,有利于保护人民利益,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创造人类法治文明的中国新形态。


此外,在发布会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宣布了中华遗嘱库全国分库推广计划。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俊虎介绍说,中华遗嘱库公益项目启动十余年来,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老年人的热情拥护,大量老年人前来咨询办理。尽管中华遗嘱库这些年来也陆续在全国各地设立了60多个服务中心,但仍然有许多城市尚未覆盖到。许多外地的老年人为了订立遗嘱,不得不奔波千里来到北京。因此,中华遗嘱库推出全国分库推广计划,将与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合作,扶持他们设立地区性分库,以便老年人可以就近方便享受遗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