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没有遗产管理人,立了遗嘱可能无法执行,遗产管理人有什么作用?
2023-11-09 16:50 | 查看: 134934
日前,新京报记者从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了解,中华遗嘱库推出遗产管理人便民服务,市民在订立遗嘱时可享受免费指定遗产管理人的服务。
2020年5月28日颁布的《民法典》在“继承编”新增了遗产管理人制度,对遗产管理人的确定、职责、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已有1542份遗嘱指定了遗产管理人。遗产管理人有什么作用?由谁担任比较合适?
没有遗产管理人,立了遗嘱也可能无法执行
今年39岁的陈女士三年前因丈夫出轨离婚,法院判决女儿小雅由陈女士抚养,前夫要按月支付抚养费。但前夫不但不按法院判决书要求执行,还拉黑了陈女士的电话。经商多年的陈女士名下有不少房产和股票,陈女士担心,未来如果自己发生意外,自己的巨额财产将由女儿小雅继承,而作为孩子的父亲,她前夫可以以孩子法定监护人的身份,接管孩子和陈女士留下的所有财产,万一前夫再婚,他和他的新太太就可以挥霍陈女士的财产,即使女儿成年以后,也很可能无法追回这些财产。此外,陈女士还担心女儿小雅过于单纯善良,将来即使年满十八岁可以继承财产,也很难管理好,从而让别有用心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抱着一连串的忧虑,陈女士找到了中华遗嘱库,得知可以设立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打理、管理,因此决定授权表妹和姐姐作为共同遗产管理人。陈女士表示:“遗产管理人的设立十分有必要,遗嘱不再是简单的财产继承、房屋过户,而是有温度、有保障的。办理完遗嘱后,感觉一身轻,终于将心里的‘大石头’放下,回家可以高枕无忧了。”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分析,陈女士在遗嘱中设立遗产管理人,有效地规避了前夫可能通过担任监护人的方式对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进行干预甚至侵占的风险,避免继承人在心智不成熟的情况下随意挥霍遗产,减少财产继承过程中产生的纠纷等多种风险。遗产管理人会对遗产进行清点、接管、分配和管理,能更好地执行逝者的遗愿,避免继承人之间的纷争,必要时快速解决纠纷,防止遗产出现损失。
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为市民核对遗嘱信息。中华遗嘱库供图
《民法典》首创遗产管理人制度,带来五大好处
2020年5月28日颁布的《民法典》对遗产管理人作出了明确规定,遗产管理人应当履行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的职责。
在过去的三年里,遗产管理人制度在全国各地积极运用,为解决多宗遗产纠纷、债务以及继承等难题提供了有力保障,维护了继承人、债权人等各方利益。
陈凯认为,在遗嘱中指定遗产管理人,给遗产继承带来便捷高效、省钱经济、控制财产、保护隐私、促进和谐等五大好处。
首先,如果在遗嘱中指定遗产管理人,将来一旦因为遗产发生纠纷,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认定遗产管理人身份,而不必提起分割继承遗产的诉讼,法院不必对遗产范围进行调查,也不必处理遗产分割等复杂问题,审理难度大大降低,不但更加便捷高效,而且诉讼费用按件计算,而不按遗产标的计算,不会产生动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诉讼费用,仅需缴纳五十元的诉讼费用。
其次,如果没有指定遗产管理人,登记和管理遗产的部门往往需要全体继承人到场才能交付遗产,特别是遇到拆迁或者有财产争议、继承人身份短时间内无法确认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往往拒绝单个继承人提出的申请。如果在遗嘱中指定了遗产管理人,则可以由遗产管理人依法全权处理,而不必等待继承人身份的确认或要求全体继承人到场。
第三,在遗产纠纷中,法院的判决书上都明确写明了继承人的人数和关系,以及遗产的范围,包括房子的坐落门牌号、面积甚至金额等信息,而这些都是可以公开查询的,不利于当事人的隐私保护。如果在遗嘱中指定了遗产管理人,则由遗产管理人和继承人进行私下处理,不必公开遗产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第四,如果没有指定遗产管理人,一旦发生纠纷,所有问题都在法庭上通过律师举证质证等程序进行处理,因为一些小问题就争得面红耳赤的现象并不少见,不利于双方的和解。而遗产管理人办理遗产分割属于民间行为,往往采取商量和调解的方式,讲情讲理的成分更多,更有利于和谐。
陈凯表示,《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出台,有效维护了继承人权益,有力保障了遗嘱的执行和被继承人心愿的实现,更可以传递和谐友善的家风。
中华遗嘱库推出便民举措,订立遗嘱可免费指定遗产管理人
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履行《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中华遗嘱库在其所办理的遗嘱中将为遗嘱人免费提供遗产管理人标准条款建议,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采纳。标准条款中,被继承人可以指定自己信任的人担任遗嘱执行人,并履行法律上遗产管理人的职责。对于已经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市民,也可以申请重新订立遗嘱,并在遗嘱中添加遗产管理人条款。
据了解,中华遗嘱库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在2013年共同启动的公益项目,旨在为年满60周岁、不超过一套房产的市民提供免费遗嘱咨询、起草、登记、保管等服务,以帮助老年人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截至去年底,中华遗嘱库已经为37万余人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登记保管25万余份遗嘱。据《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已有1542份遗嘱指定了遗产管理人。
新京报记者看到,中华遗嘱库提供的遗产管理人条款一共有五套,每套有四到八条不等的条款,根据当事人的意愿不同,对遗产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陈凯告诉记者,中华遗嘱库后续将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总结更多的标准条款,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建议指定专业机构与亲友担任共同遗产管理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廉慧认为,当前遗产管理人的推广和实施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一方面,遗产管理人的专业性和普及度不高,导致市民对于遗产管理人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如何选择遗产管理人缺乏经验和信心。另一方面,一些市民无法找到可信任的机构担任遗产管理人,或者由于对遗产管理人工作流程和职责缺乏了解,难以找到合适的遗产管理人。
此外,因为缺乏监管机制,目前尚无法对遗产管理人的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
陈凯分析,指定亲友个人担任遗产管理人容易产生四大风险:因缺乏监督,产生道德风险;因个人意外,产生无法履职风险;因未签署书面协议,产生遗产管理人拒绝担任的风险;因不够专业,产生无法胜任的风险。因此建议指定专业机构与亲友担任共同遗产管理人,可以有效地规避以上四大风险。
2023年,中华遗嘱库与《中国不动产》杂志及相关部门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专业遗产管理人人才库”建设,供广大被继承人、继承人、民政部门在委托遗产管理专业人才时进行选择。通过指定入库的遗产管理人,可以有效地规避个人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四大风险,更可以确保遗产管理的可持续性以及稳定性。
陈凯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完善的遗产规划以及安排越来越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而随着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落地,能有效地解决市民遗产管理的难点。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便民措施,帮助更多的市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遗产,并解决他们在遗产管理方面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