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外逃?宗庆后340亿遗产背后的暗战

2025-07-18 14:17 | 查看: 133523

当离岸信托诉讼在香港法庭打响第一枪。

这场被媒体称为“340亿遗产争夺战”的豪门遗产纠纷,表面是家族内部矛盾
实则牵动着国有资产安全、资产跨境外逃的敏感神经


国资安全暴露在风险中


香港高等法院第23号法庭内,三份起诉书将“娃哈哈长公主”宗馥莉推向被告席。

原告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三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美国籍当事人,要求冻结汇丰银行18亿美元资产,并追讨父亲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信托权益

与此同时,杭州中级人民法院也收到了同一批原告的确权诉讼,要求分割宗庆后持有的娃哈哈集团29.4%股权,按当前市值估算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当娃哈哈集团回应称此为“家族内部事务,与公司运营无关”时,国有资产流失与资产外逃的双重拷问已无法回避。

在娃哈哈集团的股权架构中,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稳居第一大股东位置;宗庆后家族持有29.4%,职工持股会占24.6%

这种国资—家族—职工三方制衡的模式,本是企业稳定的基石。

但这场遗产争夺战却让国资安全暴露在风险中。若杭州法院最终确认三名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宗庆后原持有的29.4%股权可能被分割

一旦分散的股权削弱宗馥莉对企业的控制力,国资股东将被迫与多个继承人博弈,公司治理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

2025年7月以来已有3家省级代理商暂停进货,直言“担心股权变动影响供货稳定性”

这种信心的动摇,损害的不仅是股东权益,更是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



离岸信托背后的跨境暗流


汇丰银行账户内的18亿美元资产,成为香港法庭争夺的焦点。

原告方声称,2003年宗庆后指示下属设立离岸信托,为三名子女各预留7亿美元资产

这笔资金被指来源于“娃哈哈集团分红”,其跨境流动是否合规,至今成谜。

资产外流的质疑不止于此。三名原告均为美国籍,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宗庆后本人也曾在1999年获得美国绿卡(后放弃)

这种家族成员的国际化身份背景,与离岸信托架构形成呼应。

当法律文件显示杜建英1996年以“监护人”身份陪同14岁的宗馥莉赴美留学期间,在洛杉矶产下长子宗继昌,一个更大的问题浮出水面:

以子女教育、海外生育为路径的资产全球化布局,是否已成为某些家族资产外流的隐蔽通道?



两个女人的代际对决


在这场遗产争夺战的背后,是两种资本逻辑的碰撞。

宗馥莉自2004年留学归国后深耕饮料行业,坚持父亲“不上市”原则,推动娃哈哈渠道改革与品牌年轻化。

2024年,她交出了营收突破700亿的成绩单,追平了2013年的业绩巅峰

杜建英的轨迹则呈现不同路径。

这位浙江大学高材生,娃哈哈创始期核心高管,2008年离职后涉足生物医药、投资等领域,名下关联企业超百家

其子女宗继昌从事投资、宗婕莉做跨境电商、宗继盛投身科技创业,与宗馥莉坚守实业的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分化在诉讼策略中显露无遗,原告方选择在香港发起信托诉讼,依托英美法系主张权益

而宗馥莉则依托父亲2020年所立遗嘱(声明“境外资产由独女继承”),资产的地域属性与法律庇护在此成为博弈工具

值得玩味的是企业控制权的渗透。法律文件显示,杜建英与宗馥莉共同关联12家公司,与宗继昌共同关联7家娃哈哈子公司

早在2022年,宗继昌已进入南京娃哈哈饮料、双城娃哈哈乳品等多家关联公司董事名单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布局,让资产控制权的转移更具隐蔽性

当三位手持美国护照的原告依据中国法律主张继承权时,那位“布鞋首富”用一生打造的饮料帝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传承考验
这场遗产纠纷也已突破家族范畴直指国有资产安全。这背后,是三个亟待解答的时代命题

国有资产安全如何保障?当家族纠纷可能动摇企业治理根基,国资股东的监管责任与风险防控机制面临考验。

资产跨境流动如何规范?离岸信托与境外身份组合的资产布局,呼吁更完善的外汇监管与反避税制度。

民族企业传承如何实现?在资本全球化与实业本土化的张力中,对民族企业而言,控制权的稳固不仅关乎家族利益,更牵系着产业安全与国有资产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