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平,那个捐了7亿的“中国首善”,268亿财产正被身边人掏空

2025-11-06 15:57 | 查看: 130728

还记得那个被称为“中国首善”的李春平吗?

当年,他因一段跨越年龄与国界的缘分远走美国,陪伴一位好莱坞女影星十三年,最终继承了268亿的巨额遗产


回国后,他一边挥金如土,一边慷慨慈善,三十年间捐出近7亿元,成为无数人眼中的“传奇慈善家”

可如今,他的故事却逐渐蒙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



“中国首善”李春平


李春平,1949年生于北京,祖籍山西临汾。他出身普通,青年时因打架劳教,人生陷入低谷。


上世纪70年代末,他在北京饭店做服务员时结识了一位年长他近四十岁的好莱坞女影星。


李春平自述,正是这段“忘年情”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远赴美国,以照顾伴侣的方式共同生活十三年,最终在对方临终前结婚并合法继承遗产。


据他公开叙述,这笔遗产高达268亿人民币,来自这位未具名的女星的投资信托与艺术收藏。


李春平为此签下两条“遗嘱条款”:永不公开女星身份,终身不再婚。1999年,他带着财富与三辆劳斯莱斯返回北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神秘的富豪之一。


他没有企业背景、没有商业版图,却拥有难以估量的现金流。


北京华侨村的豪宅、洛可可式陈设、三十余人的私人团队,使他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也让他被冠以“中国版基督山伯爵”的称号。



充满戏剧性的人生轨迹


回望李春平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从北京饭店的服务员,到因一段神秘的“忘年恋”继承巨额遗产


回国后,李春平的人生充满矛盾。

他一方面极尽奢华,曾自曝一晚豪赌输掉1.4亿元;另一方面又极度慷慨,曾在街头随手给乞丐三万元。

并在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代间,以接近7亿元的累计捐赠额,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中国红十字慈善家”称号,成为一段慈善传奇。

然而,这份纯粹的、凭个人喜恶“觉得可怜就给”的慈善,也暴露了他对财富缺乏系统管理的隐患。



确诊阿尔茨海默症,晚年悲剧


一切的转折发生在2016年。李春平患器质性精神障碍、智能缺损(痴呆),他糊涂了。


也正是在那之后,悲剧开始,一场围绕他本人与巨额财产的混战拉开了序幕。


他签下监护权,被“托付”给身边人;有人控制他的财产,有人替他签文件;


甚至传出“被结婚”,配偶是一位无业女子——只因为“配偶”有权继承财产。他的财富,被瓜分;他的家人,离散;他的儿子,传闻被迫离京、生活拮据。


那个捐了六亿、上过央视的慈善家,成了别人的傀儡,活在法律的漏洞里。


自此,法院不得不为他指定监护人,以管理其人身与财产事务。



遗产谁能继承?


然而,指定监护人就意味着财产归监护人了吗?


在法律上,监护权的设立是为了保护失能者的权益,而绝不等于继承权。监护人绝不能随意将被监护人的财产占为己有,其职责是“守护”而非“继承”。


李春平晚年的悲剧,核心就在于他在意识清醒时,未能通过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意定监护协议遗嘱,来提前锁定自己的意愿。


导致当他“无法表达”时,身边各方只能通过存疑的协议或突如其来的“婚姻”来争夺话语权,而他自己的真实意愿,已永远成谜。


更深层次的法律复杂性,还在于他财富的来源与性质。



信托财产会发生继承吗?


李春平的财富源自那位美国女影星的“投资信托与艺术收藏”。


这里就引出一个关键问题:信托财产本身,会发生继承吗?


如果女影星设立的是不可撤销信托李春平仅是受益人,那么他去世后,信托财产将按信托文件约定处置,不会进入他的遗产范围进行分配


只有那些已经分配给他并成为他自有财产的部分,才会构成其遗产。这极大地增加了其财产清算的复杂性。



遗产适用美国还是中国法律?


此外,李春平据称已加入美国国籍,但又长期居住在中国,这引发了遗产继承应适用美国法律还是中国法律的问题。


根据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他在北京的房产等不动产,必将适用中国法律;而他的存款、收藏等动产,因其长期居住在北京,也极有可能适用中国法律



没有合法继承人,遗产归谁?


那么,如果他最终没有合法的继承人,财产将归谁?


根据我国《民法典》,遗产在清偿债务后,若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收归国有,用于公益事业


届时,其住所地的民政部门很有可能担任遗产管理人,负责处理后续事宜。而美国政府因此获得其财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今,这不仅是一笔待解的巨额财富,更是一个涉及非婚生子、婚姻效力存疑的“妻子”、以及姐妹等近亲属的复杂继承困局。


他拥有惊人的财富,却可能从未想过用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清晰的遗嘱或意定监护协议,在自己神志清明时,为自己安排好失能后的生活与最终的财富传承。


当“无法表达”成为现实,他身边的所有人——爱人、亲人、甚至陌生人——都只能凭借一纸存疑的协议或一场突如其来的“婚姻”来争夺话语权,而他自己真正的意愿,却永远成了一个谜。


这让我们不禁反思,即便我们拥有不了百亿资产,但当我们年老、生病、失能时,谁来做我们的“守护神”?


我们的财产,又能否按照我们真实的心愿,顺利地交到我们所爱的人手中?



真正的财富传承,不止金


李春平先生曾说过:“我喜欢文物,因为它们不会骗我。”


这句话如今听来,满是苍凉。他看透了古物的沉静,却或许低估了人性在巨额财富面前的波澜。


他的慈善之举温暖了无数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值得我们铭记。但他个人与家庭的悲剧,也同样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他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的财富传承,传递的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更是一份安宁、一份秩序和一份延续的爱。


别再让我们的爱和一生的奋斗,因为一份缺失的规划,而变成亲人之间对簿公堂的导火索。


提前行动,用一份规范、合法的遗嘱,为自己的人生圆满收官,为家人的未来铺就一条安稳的路。


这,或许是我们能从这位传奇慈善家最后的故事中,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