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恋与亲情,孰轻孰重?九旬老人如何立遗嘱?
2025-11-12 16:12 | 查看: 130597
作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华遗嘱库项目(以下简称“中华遗嘱库”)的一名咨询老师,在遗嘱服务接待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家庭故事。
而这位九旬叔叔的经历,让人格外触动—— 一边是血浓于水的女儿,一边是朝夕相伴的照料者,一份房产,成了他晚年最难平衡的牵挂。
第一次见到这位90 岁的叔叔时,他拄着拐杖,由第二任女友搀扶着走进咨询室。叔叔终身未婚,和第一任女友有四个子女,1996 年又和现任女友生下小女儿,这些年里,小女儿是他最疼爱的孩子,而现任女友则成了他生活里离不开的依靠。
“我想把房子留给小女儿。” 刚坐下,叔叔就开门见山说出想法。他名下有一套老房子,是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家底,提到小女儿时,他浑浊的眼睛里会泛起光,反复念叨 “孩子懂事,我得给她留个保障”。
中华遗嘱库的咨询老师在和叔叔经过一番详细的沟通后,了解了叔叔的详细情况和意愿,叔叔坚定了一定要立遗嘱的想法,登记信息后便回家等待通知办理了。
按照流程,我帮叔叔整理了遗嘱清单,逐条核对财产信息和继承意向。可当我把内容发给叔叔确认时,他仔细看了许久,却迟迟不回复。电话打过去,才听到他在那头犹豫的声音:“老师,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
细聊之后才知道,叔叔的犹豫,全是为了身边的女友。“她照顾我快三十年了,我动不了那几年,端屎端尿都是她,比亲孩子还尽心。”
叔叔说,自己年纪大了,近几年听力、行动都越来越差,吃饭、吃药全靠女友记着;冬天怕他冷,夜里要起来两三次掖被角;去年他摔了一跤住院,女友在医院守了半个月,瘦了好几斤。
“房子给女儿,我放心,可她呢?” 叔叔的声音里满是愧疚,“我走了以后,她要是没地方住,我怎么对得起她这些年的付出?”
原来,叔叔的核心诉求从来不是“二选一”—— 他既想把房产产权留给最疼爱的小女儿,又想保障女友的晚年居住,可他不知道,这两个心愿其实能同时实现。
面对叔叔的两难,我及时对接给中华遗嘱库法务团队。在经过一番缜密的讨论后,结合过往类似案例,中华遗嘱库法务团队很快想到了破解办法——房产由小女儿继承,同时为第二任女友设立 “终身居住权”。
看出了叔叔的疑惑,我拿出一份居住权登记的案例给叔叔解释:“您听我说,这个方案有两个好处。第一,房子的产权明确归小女儿,以后她有个保障,您不用担心财产旁落;第二,我们会在房产证上登记,您女友这辈子都能在这房子里住,不管将来房子是不是小女儿的,谁都不能把她赶出去。”
叔叔越听眼睛越亮,还特意让我把“终身居住权” 的条款念了两遍,确认女友能一直住到百年之后,才松了口气:“这样好,这样好,她们两个都不受委屈!”这下真正解决了叔叔“一碗水端平”的心愿,他很快就确定了这个方案。
正式办理遗嘱登记那天,叔叔的女友和小女儿都来了。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评估、录像、登记后,叔叔顺利的“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几次激动的握着我的手直说谢谢,眼眶里忍不住泛出泪光。那一刻我知道,这份遗嘱不仅定了财产归属,更解了一家人的心结。
很多人觉得,遗嘱是冰冷的法律文件,可在我们看来,每一份遗嘱背后,都是老人对家人的牵挂。这位九旬叔叔的故事,没有复杂的财产纠纷,只有最朴素的心愿—— 不辜负亲情,也不亏欠恩情。
而“居住权” 这个法律工具,恰好成了连接 “法理” 与 “人情” 的桥梁。它既守住了财产继承的底线,又给了照料者一份踏实的保障,让老人的晚年心愿,能真正落地生根。
如果您也想了解“居住权” 如何在遗嘱中应用,或者有类似的家庭财产规划困惑,中华遗嘱库始终在这里为您答疑解惑、保驾护航。
中华遗嘱库作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公益项目,自成立以来,便秉承着“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 的宗旨,怀揣着对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感深耕细作。
我们深知,每一份遗嘱背后都承载着老人的牵挂、家庭的期盼,每一次咨询都关乎着亲情的维系、权益的保障。
因此,我们始终以专业、严谨的态度,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 从耐心倾听每一段家庭故事、细致梳理财产信息,到运用 “居住权” 等法律工具破解继承难题,再到全程指导遗嘱订立、登记保管,我们用专业的法务支持、温暖的人文关怀,帮市民化解财产分配的矛盾,守护亲情与恩情的平衡,让每一份心愿都能被尊重,每一份付出都能被珍视。
我们坚信,遗嘱不仅是财产传承的法律凭证,更是家庭和谐的“定心丸”。中华遗嘱库将继续坚守初心,用专业能力扛起责任,用温情服务传递温度,让更多家庭在财产规划中少一点纷争、多一份安心,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段晚年时光,让每一份牵挂都能圆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