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人民法院报等20余家媒体报道:中华遗嘱库率先推动电子数据存证社 ... ... ... ...

2019-11-28 17:22 | 查看: 132574

中华遗嘱库率先推动电子数据存证社会化应用,吸引新华社、人民法院报、链财经、巴比特讯、看点快讯、搜狐新、今日头条、《人民政协报》、健康养生周刊、腾讯新闻、《南京日报》、南报网、一点资讯等20余家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报道内容如下。


作为首个将区块链司法存证运用于遗嘱订立全过程的专业机构,中华遗嘱库已通过与司法电子证据云平台合作将司法存证领域第一本白皮书——《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提到的遗嘱社会存证场景应用到了遗嘱登记的实践过程中。

据悉,由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牵头,多省高院、互联网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等25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写的白皮书由浅及深地介绍了区块链电子数据存证的特点和系统设计原则。2018年9月3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条例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对以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的电子数据真实性做出司法解释,该规定实施之后,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确认。

白皮书显示,电子数据存证是潜在区块链技术重要应用落地领域。区块链技术具有防止篡改、事中留痕、事后审计、安全防护等特点,有利于提升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区块链与电子数据存证的结合,可以降低电子数据存证成本,方便电子数据的证据认定。

截至6月底,吉林高院、山东高院、天津高院、郑州中院、郫都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等全国12个省已上线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越来越多的法院将开通电子证据平台。经过存证的遗嘱内容可在法院官方电子证据平台进行查验,一旦涉及司法诉讼,遗嘱订立时间、立遗嘱人的身份、遗嘱内容的真实性都可通过法院电子证据平台进行查验追溯。法官可当庭在电子证据平台对遗嘱存证保全证书上的哈希值进行校验。

中华遗嘱库北京登记中心主任胡芳介绍,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性与遗嘱订立场景有很好的结合,在遗嘱内容存证过程中,区块链技术保证了遗嘱登记过程和内容的真实性、未经篡改。在时间溯源方面,由国家授时中心提供授时信息,将对遗嘱内容和授时信息进行可信认证。通过可信时间源确定遗嘱内容生成的精确时间,并防止电子文件被篡改,为遗嘱信息提供可信的时间证明和内容真实性、完整性证明。并可在国家授时中心官网对遗嘱订立时间进行查验追溯。“也就是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登记订立遗嘱的市民在领取遗嘱证的同时还可申请领取一张遗嘱存证保全证书,市民可通过该证书在国家授时中心官网对遗嘱订立时间进行查询也可通过法院官方电子证据平台将该份遗嘱摘要内容与哈希值进行比对。”胡芳说。

为方便电子数据的证据认定,提高司法存证领域诉讼效率,司法电子证据云还对接有鉴定中心,对上传到司法电子证据云平台的遗嘱等证据提供实时司法鉴定与备份。一旦当事人对遗嘱的真实性产生质疑,鉴定中心将出具相关的证明,有效避免笔迹鉴定中的死循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