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万换不回健康!熬夜拿命换钱的年轻人:你的身体还能撑多久?

2025-04-27 09:46 | 查看: 131487

近日,话题#月薪3万35岁程序员长期熬夜导致脑干出血#冲上微博热搜,刺痛职场人神经。


 35岁程序员长期熬夜致脑干出血


据报道,该程序员姓吴,是一位有8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因长期熬夜,脑干出血5毫升,昏迷15天,在ICU躺了28天。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从事的工作月薪3万元,每天早上7点起床凌晨一两点睡下。


4月23日晚,当事人发长文讲述发病经过以及现状。他表示,自己在ICU一共待了28天,后来又去康复医院待了70多天,回家之后也一直在康复和锻炼,现在已经恢复了大约70%,但可能没有办法完全康复了。

之前在一家创业型公司工作,当面临裁员时,精神压力比较大。生病之后,基本上没了收入,家庭经济压力也比较大,女儿现在还小,自己也在想方设法考虑如何回归社会去挣钱,现在选择做自媒体也是一个尝试。


“现在的我看待生活,觉得让自己开心很重要,活得自由一点。之前想着我要挣钱,会在很多方面压制自己,现在的话我觉得更多的可能要去好好体验生活,让自己过得快乐。也希望大家如果觉得累了,就歇一歇,我是前车之鉴。

如果能见到以前的自己,我想对他说:“好好爱自己。”4月23日上午,吴先生在社交账号发布了最新视频,称“从此,我多了一次人生”。


他还叮嘱网友保重身体,治疗共花了约50万元。他表示自己是在上海做的康复,现在已经不做程序员了,正在贵州游玩。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吴先生的经历,给许多人敲响警钟!

你永远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来到的意外到底是什么样的意外,谁也不知道,或许是天灾,或许是人祸。

不妨假设一下,假如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你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是孝敬老人?是向心中的那个人告白?去实现自己还没有完成的理想?去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还是安心享乐?


我想真正的危机到来之时,很少有人可以安心享乐。古人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亲人不能等待,假如意外先一步到来,留下的只有悔恨。

心里的那个人,你有多少话还没对TA说?你准备了多少表白的想法还没有付诸实践?爱要勇敢地表达,假如意外先一步到来,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

总是想着,等我忙完了,闲下来了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感受不同的世界,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愿望要尽快努力实现,假如意外先一步到来,愿望就变成了奢望。


95后单身女子提前立遗嘱回报亲人


28岁的赵小姐未婚未育,父母在 2018 年意外离世后,和年迈的外婆居住,生活起居得到了多位阿姨的帮扶。

由于父母生前未订立遗嘱,赵小姐在继承父母遗产时遭遇了不少麻烦,这也让她意识到了遗嘱的重要性。


考虑到外婆年事已高,平时又受到多方亲戚的照顾,赵小姐在四姨陪同下,主动找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希望按自己意愿,将遗产平均分给外婆和几位阿姨,以表达对她们多年陪伴的感激之情。


95后男子为爱立遗嘱财产全归妻子


95后男子为爱立遗嘱,全部财产归妻子。李先生(化名)今年 29 岁,年轻有为,名下已有不少资产。他与妻子结婚后,家庭幸福美满。

但由于父母有极强的控制欲,经常对李先生的婚姻生活进行干涉,导致家庭纷争不断。


多番思考后,李先生来到中华遗嘱库咨询并订立了遗嘱,明确将全部财产由妻子一人继承。李先生表示,妻子孝顺心善,万一自己遭遇不幸,希望这份遗嘱能为妻子提供更多的保障,确保她的未来生活无忧。


高中时萌生了立遗嘱的想法


95后小林在高中时就萌生了立遗嘱的想法。读高中时,小林关注的科技博主提醒粉丝,把所有网络账号和密码记下来,万一不幸离世,家人知道密码,可以找回账号。

他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但彼时的他并没有实际行动,直到2020年国庆假期,父亲在工作时意外去世,小林一家为处理父亲遗物四处奔波


遗产难题随之而来。林父生前拥有一个理财账号,账户上放了不少钱,可家人不知道密码;社保卡的密码也没有,导致养老金无法取出。

林父办过一张私人电话卡,家人找不到手机,也不知道号码,手机里存储的照片、视频和各种社交账号都无处可寻。

跑遍全市大小机关部门,林家人花费将近两个半月才处理好父亲的遗产。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小林想到自己:万一我突然离世,各种社交账号、电子设备、珍贵照片......各种资产该托付给谁?

家人能不能找到?他决定去立遗嘱。小林问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哪里可以立遗嘱?没有人告诉他,大家反而劝他要早日走出阴影。


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有报道说,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意外去世后,父母希望得到他公司电子邮箱密码和邮箱内的所有信件,寻找关于儿子的最后回忆,但公司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

最终的做法是,公司将邮箱内所有内容刻成加密光盘给了家属,但没有告知密码,即父母拥有了数字遗产,但无法阅读

还有报道说,因财产继承分割问题,曾经几十年除夕都在一起守岁的一大家子人再没坐下来一起吃过饭。


这让年轻人开始思考,并加强了自己的风险意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未雨绸缪,把自己的生命健康问题与财产继承问题联系在一起。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物质财富,通过遗嘱这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形式来保障,也未尝不可。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曾说:“人不应当害怕死亡,他所应当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这种对生死态度的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或许它不意味着人们对死亡没有了焦虑和恐惧,而是让人们在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过往和未来的人生。